
此次吊裝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由超過3萬個零部件構成,輪轂中心高度相當于50多層居民樓高,其風輪掃風面積達7.7萬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風電機組,并且實現全國產化設計制造。
吊裝完成后將對機組進行調試完成機組并網,并網后,單機每年輸出1億度電,可滿足5.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發(fā)電能力可媲美傳統(tǒng)小型風電場的海上巨無霸
此次安裝的最大挑戰(zhàn),在于“高空精準作業(yè)”與“復雜場地限制”的雙重考驗。要在近200米高空完成200多根連接螺栓的毫米級對接,同時需應對灘涂地基承載力不足、施工場地狹小的問題。為此,施工團隊創(chuàng)新采用“樁基加固法”強化地基穩(wěn)定性,同時調用全球最大的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承擔吊裝任務,通過“地面預調平+高空精準協(xié)同”的方案,確保機艙平穩(wěn)就位。
為了應對我國大部分海域鹽霧腐蝕強、夏季臺風多等特點,本次吊裝的風力發(fā)電機組不僅采用了全密封結構防鹽霧腐蝕方案,讓風機能夠更好地在海上滿足25年的使用壽命需求,并配置了軟硬件相結合的雙重抗臺風技術方案,減小大風的影響,可抵御17級超強臺風。
專家介紹,這次機組采用的新技術,可以在提升可靠性的同時,大幅壓縮整機體積與重量。與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相比,它的整體尺寸基本相當,重量僅增加10%。機組設計可覆蓋20兆瓦至26兆瓦容量區(qū)間,能適配不同風區(qū)、不同海域的開發(fā)需求;按額定工況計算,它每旋轉一圈可發(fā)出62度電,單機年發(fā)電量媲美一座傳統(tǒng)小型風電場。
我國海上風電產業(yè)加速挺進深遠海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依托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地的全產業(yè)鏈布局,我國海上風電產業(yè)加速從近海開發(fā)向深遠海邁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4420萬千瓦,占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量的一半以上。隨著大容量機組推廣與深遠海項目落地,預計到203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海上風電發(fā)電量占東部沿海地區(qū)用電量比重將達到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