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有色、東北特鋼發(fā)生地方國企違約之后,傳統(tǒng)過剩行業(yè)中的央企也面臨違約風險。
4月5日,在債券兌付日前一天,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發(fā)布了風險提示公告,由于受煤炭市場行情疲軟影響,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15華昱CP001”兌付存不確定性。
華昱能源屬央企,第一大股東為中煤集團,持股比例49.46%,后者為全國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yè),受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15華昱CP001”于2015年4月7日發(fā)行,發(fā)行總額6億元,期限一年,票面利率6.3%,到期本息合計約6.38億元,主承銷商為浦發(fā)銀行。
3月29日,公司曾發(fā)布“15華昱CP001”付息兌付公告。而根據最新的風險提示公告,因受煤炭市場行情疲軟,煤炭銷售價格大幅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華昱能源經營業(yè)績出現(xiàn)虧損,造成資金鏈緊張,最終未能籌措足額資金償付本息。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報告指出,國企債違約大部分有著三個必要的前導條件:一是還款時領導與融資時領導非同一人;二是融資時領導為非正常離職;三是發(fā)行人所處行業(yè)交叉,自身償債能力十分有限。之前違約的東北特鋼、天威、中鋼均符合這一規(guī)律。
那“15華昱CP001”的違約是否符合上述條件?據公開資料,中煤集團和華昱能源均在一年內進行過人事調整。2015年10月19日,國資委任命李延江擔任中煤集團董事長。2015年4月14日,中煤集團對華昱公司部分領導職務進行了調整,任命劉保寬擔任中煤華昱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三季報顯示,2015年公司前三季度凈虧損約4.2億元。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煤炭市場整體供大于求的影響,華昱能源2015年煤炭產量同比增幅達62.34%,銷量同比增長為6.28%,售價則同比下跌21.5%。盡管噸煤生產成本同比下降29.34%,但前期投資規(guī)模大,項目逐步竣工投產,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盈利急劇下滑。
另外,華昱能源還在三季度虧損說明里表示,要保證按期償還到期債務本息,如今看來,將難以實現(xiàn)。
由于“15華昱CP001”面臨兌付風險,聯(lián)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公司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B,評級展望為負面,下調“11金海洋MTN1”“12金海洋MTN2”的債項信用等級為BBB,“15華昱CP001”下調為A-3,并將主體及債項列入可降級觀察名單。
華昱能源還于2月與恒豐銀行合作進行了結構性融資。根據股權結構變更公告,為改善負債結構和財務狀況,恒豐銀行出資7.5億元成立產業(yè)基金,成立濟南昱能投資管理合伙企業(yè),并由該企業(yè)對華昱能源進行增資。基金期限為3+3年,期滿后可展期3年,也可通過市場化方式尋找其他投資者,或是由其他股東回購。變更后中煤集團出資占比由60%降至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