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開始的鐵礦石價格上漲,令不少分析員跌眼鏡。當時中國經濟的需求并不旺盛,資金市場還在鬧“錢荒”,但是鐵礦石價格卻扶搖而上,CFR中國價格由五月的每噸一百一十美元,升至超過一百四十美元。
鐵礦石價格短期走強,是由三個要素共同造成的。首先,由于氣候和設備原因,澳大利亞鐵礦石供應大受影響,六月供應減少二百七十萬噸,七月再減一百萬噸,直接沖擊全球的供需平衡。其次,中國鋼鐵業(yè)在第二季度的季節(jié)性生產高峰比往年更顯著,帶動鐵礦石進口的增加。最后,全球范圍內補庫存比較明顯,而且是從超低的水平開始,其規(guī)模大過于預期。
同時鐵礦石價格之前出現暴跌,一旦市場風險偏好改變,全球復蘇獲得確認,價格出現低位反彈實不出奇。
筆者認為,這輪靠供應中斷和補庫存帶動起來的鐵礦石價格上漲已經結束。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中國的鋼鐵需求近來并無明顯的上升。盡管部分宏觀數據有改善,實際經濟中的需求似乎并沒有上升。不僅民間需求不足,一輪錢荒后地方政府的基建項目好像也放慢了手腳。
海外市場一直寄希望于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筆者認為,大規(guī)模的財政刺激出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李克強內閣與溫家寶內閣在財政支出問題上的思路完全不同。李克強強調盤活存量,而不是大規(guī)模的擴大增量;換言之,財政支出上是有保有壓,一個項目的推出,意味著其他開支的削減,這樣做在提高效率上是可取的,但對于整體經濟的刺激則大打折扣。哪怕中國政府有刺激經濟措施出臺,規(guī)模亦有限,重點應該放在消費與環(huán)保上,與二零零九年時一味大上基礎設施大相徑庭,對鋼鐵需求的提拔效果自然不同。
同時補庫存應該接近尾聲。庫存量已回升到三十天的使用量的正常水平,這個水平不算很高,但是在流動性緊張、需求展望不樂觀之時也不算低了。從季節(jié)性慣例來看,中國的鋼鐵產量也應該放緩至每月九百萬噸左右。
從供應角度看,Rio Tinto(力拓集團)的新增產能已經啟動,澳大利亞今年第四季度每月鐵礦石出口可以恢復到五一六零萬噸(第二季度為四七三零萬噸)的水平。
綜上所述,筆者相信近月鐵礦石市場的小陽春,應該已告一段落,不看好鐵礦石今后幾個月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