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中國從美國購買了價值10.6億美元的能源產品,較2017年上半年下降58%。2020年中國預計將在美國原油、LNG、成品油和煤炭上的支出比2017年基準高出185億美元,根據更廣泛的貿易協(xié)定,明年還將增加339億美元。然而,由于5月和6月的石油需求同比增長超過10%,中國仍可能是美國能源的最大客戶之一,除非出現政治或外交上的麻煩。
盡管中美關系越來越多地被定義為敵對和戰(zhàn)略競爭關系,但能源貿易一直是中美兩國都愿意參與的領域。自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原油的進口隨地緣政治風向、機會主義和中國的原油需求而起起伏伏,但看起來短期內有望達到創(chuàng)紀錄高點。在豁免對美國原油征收的5%進口關稅后,3月中國買家增加了購買量。當時美國原油價格暴跌,中國石油需求正在復蘇。“政治因素在中國購買美國原油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FGE(費氏能源)的中國分析師Mia Feng表示。
擁有石化業(yè)務的中國煉油商通常也青睞美國原油,這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為中國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得到了相當大的支持。5月美國原油進口量從2020年前4個月的零增至13萬桶/日,6月增至14.3萬桶/日。據數據分析公司Kpler預測,中國7月對美國的石油進口量為75.8萬桶/日,8月將升至108萬桶/日的新紀錄,9月將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進口美國原油是中國加大能源采購的最簡單方式。目前,離岸價格約為40美元/桶,如果每天進口美國100萬桶原油,中國平均每月需向美國支付12億美元。
美國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可能有助于中國實現其貿易承諾數量,但它們價值較低以及通常數量較少,使得它們對貿易平衡的重要性降低。今年第二季度中國進口124萬噸LPG,價值4.62億美元,而進口美國原油114萬噸,價值2.86億美元。今年夏季,中國對美國的LPG進口有所下降,但情況可能在第四季度開始好轉。